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些日子被岁月刻下深深的伤痕,九一八事变便是这样一个沉痛的节点。9月18日,聚仁高中每个班级中,以一场庄严肃穆的纪念活动,带领同学们穿越时光的迷雾,去触摸那段血与泪交织的历史,缅怀先烈,汲取力量。
活动伊始,老师神情肃穆地走上讲台,为同学们讲述“九一八”事件的背景、经过以及历史影响。讲述完毕,教室里一片寂静,同学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凝重的神情。随后,在班长的带领下,全体同学起立,为在九一八事变中遇难的同胞默哀。这一刻,时间仿佛凝固,同学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先烈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沉思。
老师最后总结道:“同学们,这次的纪念活动意义非凡。希望大家能将今天的感受深深铭刻在心中,九一八事变是我们民族的伤痛,也是我们奋发图强的动力。愿大家都能成为有担当、有责任感的青年,传承先辈们的精神,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。”
9·18
这场纪念九一八的班级活动,虽然只是聚仁高中众多班级活动中的一个,但它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爱国的种子。那是对历史的敬畏,对先烈的缅怀,更是对未来的承诺:吾辈当自强,不负先辈热血,共创中华盛世。
勿忘国耻
牢记历史之鉴
“九·一八事变”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,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。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,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。
策划阴谋与准备
20 世纪 30 年代初,日本经济遭受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,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。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,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夺取东北,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。日本关东军长期在东北进行军事部署和情报收集等准备工作,蓄意制造事端以寻找侵略借口。
事件爆发
1931 年 9 月 18 日晚 10 时 20 分左右,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,并在现场布置了三具身着东北军军服的尸体,以此嫁祸于中国军队。随后,日军以此为借口,开始发动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的袭击。
进攻北大营
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向北大营发起进攻。当时,驻守北大营的是东北军第七旅,兵力近 8000 人,而日军进攻兵力仅有 600 人左右,但由于东北军接到了 “不抵抗” 命令,面对日军的攻击,多数士兵未进行有效抵抗。
沈阳沦陷
9 月 19 日,日军迅速侵占沈阳。此后,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的其他地区。东北军部分部队进行了一些零星的抵抗,但由于整体指挥和战略决策的问题,未能阻止日军的进攻。
东北全境沦陷
到 1932 年 2 月,东北全境沦陷。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,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 14 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。